医疗器械制造展|影响手术机器人未来十年发展5个因素

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经过三十年发展,在临床上认可度越来越高,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创新者参与到软组织手术机器人设计开发。
第一个十年(1988-2000)是软组织手术机器人发展元年,软组织手术机器人从无到有,标志性事件是第一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获得FDA批准上市。
第二个十年(2001-2010)是软组织手术机器人被市场认可十年,也是达芬奇系列手术机器人独霸市场十年。除了达芬奇系列手术机器人,再无可靠的软组织手术机器人。
第三个十年(2011-2020)是软组织手术机器人大发展十年,新势力开始打破达芬奇系列手术机器人垄断局面,不断有有创意软组织手术机器人上市,并且巨头(美敦力、强生)也开始下场,并奠定软组织手术机器人市场繁荣·。
有源医疗设备展丨达芬奇5手术系统超出行业预期:革新外科手术领域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

由有源医疗设备展知悉,达芬奇5(da Vinci 5)新型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推出速度快于预期,推动了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在第二季度的销售增长。公司高管在周四的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并提供了医生使用新系统的早期反馈。
医疗器械制造展丨无药物镇痛新突破:植入装置冷却神经

由于对阿片类药物成瘾性和其他止痛药物危险性的持续关注,许多医生在如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方面感到困惑。这一显著的护理缺口激励了西北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一种可在手术后植入的疼痛缓解装置。
约翰·A·罗杰斯(John A. Rogers)领导的实验室正在开发这款装置,他表示,针对疼痛源进行治疗一直是一大挑战。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疼痛,但由于无法实现局部化,存在许多潜在的副作用。注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也不够局部化,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和炎症。然而,有了这个装置,疼痛缓解可以直接在疼痛源头实现,而不会对身体其他部位产生更大影响。
有源医疗设备展|器官芯片在临床医学上的4大应用

器官芯片是利用先进的微流控技术模拟体内循环系统的状态下培养活细胞的技术,更好地重现人体内生理及病理过程,为生长发育、疾病状态和药物筛选等提供可靠及重复性高的临床前模型。
ADTE|综述:柔性电子技术在牙科、口腔和颅面医学中的应用

医疗柔性电子器件是在柔性、可拉伸衬底上制造的电子器件,可贴合人体皮肤,实现非侵入性的连续健康监测,甚至参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这些微型器件具有便携性和可穿戴性等优点,能够实现对生理或生化信号的长期连续监测,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高端医疗器械展|柔性可穿戴传感中的无线技术:从材料设计、系统集成到应用

本文回顾了用于可穿戴传感器的无线技术,包括RFID、NFC、蓝牙、Wi-Fi、LoRa等。同时,介绍了这些技术在可穿戴传感器中的应用,例如监测人体生理信号。
上海有源医疗器械展|“未来手术室的革命” – 穿戴式增强现实AR与3D超声引领精准手术导航

传统上,超声技术因其安全性、低成本和设备的高可用性而被广泛用于诊断和介入治疗。然而,超声在手术中的应用面临操作复杂性,尤其是当手术需要同时操作超声探头和手术刀时,复杂度会更高。此外,超声图像通常在患者身体外的2D显示屏上单独显示,给手术操作带来了额外的难度。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结合了增强现实(AR)技术和三维超声成像的新型手术导航系统应运而生。
有源医疗设备展|质量管理使用期限从何时开始计算?

有源医疗器械的某一安全相关特性或所声称的性能可能随时间推移而退化,则该器械需提供“使用期限”。如果器械旨在治疗危及生命的疾病且性能易于退化(例如起搏器),则产品必须给出使用期限,且应保证在使用期限内失效率接近零。
高端有源医疗装备展|用于心血管医学的可穿戴数字健康监测技术综述

近期高端有源医疗装备展了解到斯坦福大学Mintu P. Turakhia等研究人员近日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综述,结合临床实际案例,阐述了可穿戴数字健康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监测场景中的应用、挑战和未来。
上海高端医疗器械展|如何制造出优质医疗微电子设备

半导体、材料、能源等方面的进步正促使包括医疗电子设备在内的电子产品实现微型化。Design News采访了Promex新任首席运营官Dave Fromm,询问了有关医疗器械微电子工程方面的一些问题。